跳至內容
公開課:數字化轉型,ERP系統介紹

公開課:數字化轉型,ERP系統介紹

評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ERP系統營運場景

🎯 數字時代,ERP 系統助力企業騰飛 🌟

💥親愛的貴賓,今天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公司數字化轉型中 ERP 系統帶來的驚人成效!🎉

👀以前我們公司各部門的管理那叫一個混亂,採購常常出錯,倉庫盤點一塌糊塗,銷售訂單處理慢,生產延誤不斷,會計和成本核算也是問題多多。😫

😃但自從引入了 ERP 系統,一切都變得不一樣啦!

👉採購部門:訂購準確率大幅提升,庫存積壓和短缺的情況大大減少,節省了好多資金💰。

👉倉庫部門:盤點誤差率直線下降,找貨發貨速度超快,效率杠杠的👍。

👉銷售部門:訂單處理時間大幅縮短,客戶滿意度飆升,銷售預測也更準啦📈。

👉生產部門:生產延誤明顯減少,次品率降低,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會計部門:結賬又快又準,財務報表不再讓人頭疼啦🧾。

👉成本部門:成本核算精確無比,超支情況得到有效改善💡。

🎊總之,ERP 系統讓我們公司實現了數字化轉型,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決策更明智,競爭力那是噴噴往上漲!💪

💡

#ERP 系統 #數字化轉型 #企業管理

 


負責人 李經理
最近更新 2025年02月05日
成員 1
基礎
案例故事
查看全部
案例說明之成本核算怎麼來
案例說明之成本核算怎麼來
預覽

在「輝煌鋁業」公司,成會老李負責管理公司的成本核算。

過去,沒有ERP系統時,成本計算是一項繁瑣且容易出錯的工作。以下是小陳如何透過ERP系統改善成本計算的真實情況:

未使用ERP系統前的狀況:

工序成本:

切割:每公斤鋁材成本 30元,但因人工計算,經常有誤差,導致成本偏高。

加工:每件加工費用 50元,但因手工記錄,產出數量和成本對不上。

組裝:每件組裝成本 20元,因資料不統一,經常遺漏或重複計算。

半成品與原料成本:

鋁板:每公斤 25元,但庫存管理差,導致庫存數據不準確。

鋁棒:每公斤 40元,庫存盤點錯誤導致成本計算偏差。

計算公式:

總成本 = 切割成本 + 加工成本 + 組裝成本 + 原料成本

例如:一批鋁製產品的成本 = (30元/公斤 × 100公斤) + (50元/件 × 50件) + (20元/件 × 50件) + (25元/公斤 × 200公斤) + (40元/公斤 × 150公斤) = 16,500元

然而,由於手動計算,這個數字往往不準確。

使用ERP系統後的改善:

工序成本自動化:

切割:每公斤成本 28元(自動記錄,減少浪費)。

加工:每件加工費用 48元(精確到每一批產品的加工時間和用料)。

組裝:每件 19元(自動追蹤組裝流程,減少人為錯誤)。

半成品與原料成本精準化:

鋁板:每公斤 24.5元(實時更新庫存和使用數據)。

鋁棒:每公斤 39元(自動盤點,避免計算錯誤)。

計算公式自動化:

總成本 = ERP自動計算

同一批產品的成本 = (28元/公斤 × 100公斤) + (48元/件 × 50件) + (19元/件 × 50件) + (24.5元/公斤 × 200公斤) + (39元/公斤 × 150公斤) = 15,575元

成本分析總結給老板:

 成本改善:

合理成本:

材料成本:每件產品的原料成本因精準庫存管理而降低。

生產成本:自動化流程減少人工失誤,降低了每件產品的加工和組裝成本。

 不合理成本:

庫存損耗:雖然改善,但仍應注意減少因庫存過多導致的損耗。

人工成本:應評估是否還有其他自動化或優化流程的空間。

供銷售員報價、生產主管及採購員改善的建議:

銷售員:報價時參考ERP提供的實時成本,確保報價競爭力而不損害利潤。

生產主管:根據ERP數據優化生產流程,降低各工序的成本。

採購員:利用ERP的庫存預測功能,進行精準採購,控制原料成本。

案例說明導入ERP系統
案例說明導入ERP系統
預覽

金屬加工業生產製程工廠評估導入 ERP 系統時,訪談需求重點項目和提供的案例如下:

需準備的文件:

工廠的組織架構圖:了解部門設置和職責分工。

現有生產流程說明書:包括各個工序的詳細描述。

物料清單(BOM):了解產品的構成和物料需求。

設備清單及維護記錄:掌握生產設備情況。

庫存報表: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庫存數量和狀態。

訪談重點:

生產計劃與排程

目前生產計劃的制定依據和流程。

面臨的交期延誤問題及原因。

能否準確預測訂單需求和生產能力。

案例:某金屬加工廠因生產計劃不合理,導致大量訂單延誤,客戶不滿。

物料管理

物料採購的週期和供應商管理。

庫存的準確性和庫存周轉率。

缺料現象的頻率和影響。

案例:一家工廠因庫存數據不準確,重複採購造成庫存積壓。

生產工序與工藝

各工序的作業效率和瓶頸環節。

工藝流程的改進空間和質量控制難點。

工時標準的制定和執行情況。

案例:某車間某工序經常出現次品,影響整體產能和質量。

設備管理

設備的利用率和故障率。

設備維修保養的計劃和執行。

設備更換和升級的需求。

案例:設備突發故障,因沒有備件導致停產數天。

成本核算

現行成本核算方法的精確性。

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的分攤方式。

成本控制的難點和對策。

案例:成本核算不準確,導致報價失誤,虧損訂單。

品質管理

品質檢驗標準和流程。

不合格品的處理和追溯。

客戶投訴的主要原因和處理方式。

案例:因品質問題遭客戶大額索賠。

涉及的部門人員:

生產部門經理:了解整體生產運作和管理需求。

車間主管:掌握具體生產工序和現場管理情況。

計劃員:負責生產計劃的制定和調度。

採購人員:了解物料採購的流程和需求。

倉庫管理人員:掌握庫存管理的實際情況。

質檢人員:清楚品質管理的流程和標準。

設備維護人員:熟悉設備的運行和維護狀況。

實施計劃與天數:

第 1 - 2 天:準備所需文件,與各部門確認訪談時間安排。

第 3 - 7 天:訪談生產部門經理、車間主管和計劃員。

第 8 - 10 天:訪談採購人員和倉庫管理人員。

第 11 - 13 天:訪談質檢人員和設備維護人員。

第 14 - 15 天:整理訪談記錄,總結需求和問題。

在訪談過程中,要保持耐心和細心,確保充分理解各個部門和人員的需求和期望,為 ERP 系統的成功導入打下堅實基礎。

案例說明之成本控制與估算單位成本
案例說明之成本控制與估算單位成本
預覽

在 “輝煌鋁業” 公司,成本控制始終是管理層高度關注的核心議題

未使用 ERP 系統時的困境

在尚未引入 ERP 系統之前,成本控制工作面臨重重困難。

成本數據主要依賴人工記錄和簡單核算,準確性難以保證

以首月為例:

「鋁制窗框」:

公式:成本 = 切割人工成本 + 組裝人工成本 + 半成品成本 + 原料成本

計算:成本 = 850 元 + 1100 元 + 2800 元 + 4200 元 = 8950 元

「鋁制陽台欄杆」:

公式:成本 = 切割人工 + 焊接人工 + 表面處理人工 + 半成品 + 原料

計算:成本 = 550 元 + 750 元 + 650 元 + 2000 元 + 3300 元 = 7250 元

「鋁制貨架」:

公式:成本 = 各工序人工 + 半成品 + 原料

計算:成本 = 1300 元 + 2200 元 + 3800 元 = 7300 元

當季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鋁制文件櫃」:

公式:成本 = 切割人工 + 組裝人工 + 半成品 + 原料

計算:成本 = 650 元 + 900 元 + 1800 元 + 2700 元 = 6050 元

「鋁制工具箱」:

公式:成本 = 各工序人工 + 半成品 + 原料

計算:成本 = 750 元 + 1300 元 + 2200 元 = 4250 元

「鋁制自行車架」:

公式:成本 = 人工 + 半成品 + 原料

計算:成本 = 1050 元 + 1900 元 + 3500 元 = 6450 元

成本居高不下,控制措施缺乏精準性和及時性,公司利潤受到嚴重壓縮

引入 ERP 系統後的轉機

直到半年時,公司引入了先進的 ERP 系統。

隨後的首月:

「鋁制窗框」:

公式:成本 = 切割人工成本 + 組裝人工成本 + 半成品成本 + 原料成本

計算:成本 = 780 元 + 950 元 + 2500 元 + 3900 元 = 8130 元

降低金額:8950 元 - 8130 元 = 820 元

「鋁制陽台欄杆」:

公式:成本 = 切割人工 + 焊接人工 + 表面處理人工 + 半成品 + 原料

計算:成本 = 480 元 + 620 元 + 580 元 + 1700 元 + 3000 元 = 5380 元

節省金額:7250 元 - 5380 元 = 1870 元

「鋁制貨架」:

公式:成本 = 各工序人工 + 半成品 + 原料

計算:成本 = 1100 元 + 1900 元 + 3500 元 = 6500 元

減少金額:7300 元 - 6500 元 = 800 元

接下來的幾個月:

「鋁制梯具」:

原先公式:成本 = 切割人工 + 焊接人工 + 表面處理人工 + 半成品 + 原料

原先計算:成本 = 600 元 + 700 元 + 500 元 + 1600 元 + 2800 元 = 5200 元

新的公式:成本 = 切割人工 + 焊接人工 + 表面處理人工 + 半成品 + 原料

新的計算:成本 = 550 元 + 650 元 + 450 元 + 1400 元 + 2400 元 = 4500 元

降幅金額:5200 元 - 4500 元 = 700 元

「鋁制展示架」:

之前公式:成本 = 人工 + 半成品 + 原料

之前計算:成本 = 1200 元 + 2000 元 + 3500 元 = 6700 元

改進後公式:成本 = 人工 + 半成品 + 原料

改進後計算:成本 = 1000 元 + 1800 元 + 3200 元 = 6000 元

降低金額:6700 元 - 6000 元 = 700 元

ERP 系統提供了詳細且準確的成本數據,讓成本控制有了可靠依據

控制手法包括:

優化採購策略,與優質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批量採購獲取折扣,降低原料成本。例如,某些原料的採購單價降低了 5% 至 10%。

改進生產工藝,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減少不必要的工序和浪費,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如某個工序的生產時間縮短了 15%。

加強庫存管理,精準預測市場需求,減少庫存積壓,降低資金佔用成本。庫存周轉率提高了 20% 左右。

預期目標是在未來一年內,將整體產品平均成本降低 15% 至 20%。以目前的平均成本 6000 元為例,改善後預計降低至 4800 至 5100 元。從而提高產品毛利率至少 10 個百分點,目前毛利率為 25%,改善後有望達到 35% 以上,增強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小王利用 ERP 進行成本分析,發現:

合理的成本節約:部分原料通過與供應商談判取得更優價格,每噸降低 200 元。

有待改進之處:某些工序的人工效率仍有提升空間,如焊接工序通過培訓和技術改進,有望將單位產品工時縮短 10%。

ERP業務規範
查看全部
案例說明之倉庫管理日常作業
案例說明之倉庫管理日常作業
預覽

在 “輝煌鋁業” 的大倉庫中,每日都有諸多收發退換的作業在有序進行,每月還會展開一次全面且嚴謹的盤點。

月初,供應商送來一批新的原材料。供應商滿懷熱忱地說:“這是本月為您們公司提供的原材料。” 倉管員微笑著回應:“麻煩您出示送貨單。”

 供應商迅速遞上送貨單,倉管員仔細核對貨物的名稱、規格、數量等細節,確認無誤後接收並入庫。

中旬,生產現場部門的員工前來領料。員工急切地說:“我們生產線急需這些材料。” 倉管員沉著應對:“請填寫領料單。”

員工填好領料單,經倉管員審核無誤後,將所需材料發放給現場部門。

下旬,有部分生產中發現質量問題的材料需要退回倉庫。現場員工抱著材料說:“這些材料質量不合要求,需要退回。”

倉管員認真查看後說:“好的,請填寫退料單。”

員工填好退料單,倉管員詳細記錄退料情況,並將材料妥善存放等待處理。

月末,迎來了重要的盤點時刻。倉管主管鄭重宣布:“各位同仁,本月的盤點工作現在開始,大家務必認真仔細。”

倉管員們點頭應答:“明白!” 大家分工合作,逐一核對庫存貨物的實際數量、狀態,並與系統記錄進行比對。

在計算盤點盈虧時,財務人員專注投入:“我們要精確算出盈虧的數量和金額。”

經過一番仔細核算,發現了部分盈虧情況。

倉管部門隨即著手分析原因:“我們得找出究竟是記賬出了差錯、收發料環節有誤,還是其他因素導致的。”

經過深入排查,確定了諸如人為疏忽、庫存管理漏洞、貨物自然損耗等可能的原因。

**工作流程**:

1. 供應商送貨

- 供應商:「您好,這是本月的原材料送貨。」

- 倉管:「好的,請提供送貨清單。」

- 供應商:「這是送貨清單,上面有貨物的名稱、規格、數量、批次號等信息。」

- 倉管:「好的,我來核對一下。」

- 倉管仔細核對送貨清單與實物,無誤後簽收。

相關表單:《供應商送貨單》

- 欄位重點及含義:

- 供應商名稱:明確貨物的來源。

- 送貨日期:記錄送貨的具體時間。

- 貨物名稱:準確描述所送貨物。

- 規格型號:詳細說明貨物的規格和型號。

- 數量:送貨的具體數量。

- 批次號:用於貨物的追溯和質量控制。

2. 現場部門領料

- 現場部門:「我們需要領取這些材料用於生產。」

- 倉管:「好的,請填寫領料單。」

- 現場部門填寫領料單並交給倉管,上面有領料部門、領料人、所需材料名稱、數量、用途等信息。

- 倉管:「我核對一下庫存和您的領料需求。」

- 倉管核實無誤後發放材料。

相關表單:《領料單》

- 欄位重點及含義:

- 領料部門:明確領料的具體部門。

- 領料人:落實領料的責任人。

- 材料名稱:所需材料的準確名稱。

- 數量:所需領取的數量。

- 用途:說明材料的使用方向。

3. 現場部門退料

- 現場部門:「這些材料有質量問題,需要退回。」

- 倉管:「好的,請填寫退料單,說明退料原因。」

- 現場部門填寫退料單,包括退料部門、退料人、材料名稱、數量、退料原因等。

- 倉管:「我來檢查一下退料情況。」

- 倉管記錄退料情況,辦理入庫。

相關表單:《退料單》

- 欄位重點及含義:

- 退料部門:明確退料的出處。

- 退料人:確定退料的責任人。

- 材料名稱:退回材料的名稱。

- 數量:退回的具體數量。

- 退料原因:詳細說明退料的原因,如質量不合格、數量多餘等。

4. 成品出貨

- 倉管:「運輸商,這批成品可以出貨了。」

- 運輸商:「好的,馬上安排裝車。」

- 運輸商按照出貨單進行裝車,出貨單上有客戶名稱、出貨產品名稱、數量、出貨日期等信息。

- 運輸商:「裝好了,這是簽收單,請您確認。」

- 倉管確認無誤後簽字。

相關表單:《成品出貨單》《運輸簽收單》

- 《成品出貨單》欄位重點及含義:

- 客戶名稱:收貨客戶的具體信息。

- 產品名稱:出貨的成品名稱。

- 數量:出貨的成品數量。

- 出貨日期:成品出貨的時間。

- 《運輸簽收單》欄位重點及含義:

- 運輸商名稱:負責運輸的公司或個人。

- 簽收日期:運輸商簽收的時間。

- 貨物狀況:描述貨物在運輸前的狀況。

最後,每月都會進行一次嚴謹的盤點作業。

在月初,倉管主管召集所有倉管員:“各位,本月的盤點工作即將展開,大家按照既定的區域分工做好準備。” 倉管員們齊聲應道:“好的,明白了。”

到了盤點當日,倉管員們仔細核對每一項貨物的數量和狀態。 完成盤點後,交由財務人員計算盤點盈虧。

在分析盤點盈虧原因時,倉管部門展開深入調查:“我們要認真檢查,究竟是記賬出錯、收發料有差錯,還是貨物損壞丟失所致。” 經排查,可能的原因諸如人為疏忽、庫存管理不善、貨物自然損耗等。

接著,倉管員填寫盤點盈虧報告表。

相關表單:《盤點盈虧報告表》

- 欄位重點及含義:

- 盈虧項目:清晰標明是盈還是虧。

- 貨物名稱:指明涉及的具體貨物。

- 數量差異:準確記錄盈虧的具體數量。

- 金額差異:對應的金額差額。

- 原因分析:詳盡說明導致盈虧的緣由。

報告表呈交上級主管審批。

主管審核後,確定處理方案。

隨後,財務人員依據審批結果調整系統庫存數據。

為改善盤點情況,制定了一系列實施步驟:

1. 加強培訓

- 為倉管員提供庫存管理、記賬規範等方面的專業培訓。

2. 完善制度

- 修訂倉庫管理制度,明確收發料流程與責任。

3. 引入技術手段

- 採用先進的庫存管理系統,提升數據準確性。

4. 定期複查

- 成立專門的監督小組,定期複查盤點結果和庫存狀況。

與此同時,明確了相應部門的管理辦法:

1. 倉管部門

- 嚴格執行收發料流程,做好貨物的出入庫記錄。

- 定期整理和清潔倉庫,確保貨物存放有序。

2. 財務部門

- 及時審核庫存相關的賬目,監督庫存變動情況。

3. 採購部門

- 依據庫存實際,合理安排採購,避免積壓或缺貨。

4. 生產部門

- 精準提交領料需求,杜絕多領或少領造成庫存混亂。

產銷人發財五個部門的ERP系統實施步驟
產銷人發財五個部門的ERP系統實施步驟
預覽

按照產、銷、人、發、財五個部門的 ERP 系統實施步驟:

生產部門:

入單:

生產訂單:訂單號、客戶名稱、產品型號、數量、交貨日期、工藝流程等。

工單:工單號、生產訂單號、工序、負責人員、預計開始與結束時間等。

物料需求單:物料編碼、名稱、需求數量、需求日期等。

出單:

完工報告:工單號、完工數量、合格數量、不良數量、完工時間等。

生產日報:日期、生產線、產品型號、產量、工時等。

欄位細節:

工藝流程欄位需詳細描述各工序的操作要求和質量標準。

物料需求單的物料編碼需準確,避免混淆。

公式:

生產進度 = 已完工數量 / 訂單數量 * 100%

工時效率 = 實際產量 / (實際工時 * 標準產量)

注意事項:

確保生產訂單的信息準確無誤,尤其是交貨日期。

及時更新工單的進度,以便準確掌握生產狀況。

銷售部門:

入單:

銷售訂單:訂單號、客戶名稱、產品型號、數量、單價、預計交貨日期等。

客戶信息:客戶編碼、名稱、聯繫方式、信用額度等。

出單:

出貨通知單:訂單號、出貨數量、出貨日期、運輸方式等。

銷售報表:日期、訂單金額、已收款、未收款等。

欄位細節:

客戶信用額度欄位要根據客戶的資信狀況合理設定。

銷售訂單的單價要考慮各種折扣和促銷政策。

公式:

銷售額 = 銷售數量 * 單價

銷售毛利 = 銷售額 - 銷售成本

注意事項:

核對客戶信息的準確性,避免出貨錯誤。

跟蹤銷售訂單的執行情況,確保按時交貨。

人力資源部門:

入單:

員工信息:員工編號、姓名、部門、崗位、入職日期等。

考勤記錄:日期、員工編號、上班時間、下班時間、請假類型等。

薪資信息:員工編號、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獎金、扣款等。

出單:

工資單:員工編號、姓名、應發工資、實發工資等。

人力資源報表:各部門人數、員工流動率等。

欄位細節:

考勤記錄的請假類型要細分,如病假、事假、年假等。

薪資信息的各項構成要清晰明確。

公式:

應發工資 = 基本工資 + 績效工資 + 獎金 - 扣款

員工平均工資 = 工資總額 / 員工人數

注意事項:

及時錄入考勤和薪資數據,確保工資準確發放。

保護員工信息的安全和隱私。

研發部門:

入單:

研發項目:項目編號、項目名稱、預算、開始日期、預計結束日期等。

研發成本:成本編號、項目編號、費用類型、金額等。

研發成果:成果編號、項目編號、成果描述等。

出單:

研發進度報告:項目編號、已完成任務、未完成任務、進度百分比等。

研發效益分析:項目編號、預期收益、實際收益等。

欄位細節:

研發成本的費用類型要詳細,如材料費、人工費、設備購置費等。

研發成果的描述要具體清晰。

公式:

研發進度 = 已完成任務 / 總任務 * 100%

研發投資回報率 = (實際收益 - 研發成本) / 研發成本 * 100%

注意事項:

合理安排研發項目的預算,避免超支。

準確評估研發成果的效益。

財務部門:

入單:

記賬憑證:憑證號、日期、摘要、科目、借貸金額等。

應收賬款:客戶編號、發票號、金額、收款日期等。

應付賬款:供應商編號、發票號、金額、付款日期等。

出單:

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各項明細。

利潤表:營業收入、成本、利潤等各項明細。

現金流量表: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

欄位細節:

記賬憑證的摘要要簡明扼要,準確反映業務內容。

應收應付賬款的發票號和日期要準確。

公式:

資產 = 負債 + 所有者權益

營業利潤 =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 營業稅金及附加 - 銷售費用 - 管理費用 - 財務費用

注意事項:

遵循財務制度和會計準則,確保賬務處理的正確性。

及時核對賬目,防止差錯。

心智圖之工廠導入ERP總體成效比較
心智圖之工廠導入ERP總體成效比較
預覽

# 《ERP 系統助力“輝煌鋁業” 起飛》

“輝煌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意識到傳統的管理方式制約了公司的發展,決定導入 ERP 系統以提升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

**採購部門**

改善前

- 每月平均訂購原材料 100 批次,由於人工估算和經驗判斷的不準確,導致訂購過量或不足的情況達 20 批次,平均每批次造成的庫存積壓或短缺損失為 1 萬元。

- 與 50 家供應商合作,但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評估機制,每月因供應商溝通不暢導致的交貨延誤達 5 次,每次延誤造成生產線停滯損失 2 萬元。

改善後

- ERP 系統介入後,訂購準確率提升至 90%,訂購異常批次降至 10 次。每月節省的庫存損失 = (改善前異常批次 - 改善後異常批次)× 每批次損失 = (20 - 10)× 1 萬元 = 10 萬元。

- 建立供應商評估體系,交貨延誤降至每月 2 次。每月減少的生產線停滯損失 = (改善前延誤次數 - 改善後延誤次數)× 每次損失 = (5 - 2)× 2 萬元 = 6 萬元。

**倉庫部門**

改善前

- 倉庫存貨種類達 500 種,依靠手工記錄和管理,每月盤點誤差率達 8%,平均每月因誤差導致的出入庫混亂造成損失 5 萬元。

- 貨物堆積雜亂,平均每單發貨找貨時間 2 小時。

改善後

- 利用 ERP 系統管理,盤點誤差率降至 2%。每月避免的損失 = 盤點誤差率降低值 × 存貨總值 = (8% - 2%)× 存貨總值(假設為 500 萬元)= 30 萬元。

- 進行庫位規劃,每單發貨找貨時間縮短至 30 分鐘。每單節省找貨時間 = 改善前找貨時間 - 改善後找貨時間 = 2 小時 - 0.5 小時 = 1.5 小時。

**銷售部門**

改善前

- 每月接到客戶訂單 80 單,平均訂單處理時間 3 天,因處理不及時導致客戶流失 5 單,每單平均利潤 3 萬元。

- 依靠人工分析銷售數據,每月銷售預測誤差達 30%。

改善後

- ERP 系統助力下,訂單處理時間縮短至 1 天,客戶流失降至 2 單。每月挽回的利潤 = (改善前流失訂單 - 改善後流失訂單)× 每單利潤 = (5 - 2)× 3 萬元 = 9 萬元。

- 銷售預測誤差降至 10%,更精準的預測讓庫存準備更合理,每月節省庫存成本 8 萬元。

**生產部門**

改善前

- 每月計劃生產 100 批次產品,因物料和產能信息不準確,導致生產延誤批次達 15 批,每批延誤造成交付罰款 1 萬元。

- 人工質檢的次品率為 5%,次品返工成本每批 2 萬元。

改善後

- ERP 精準計劃使生產延誤批次降至 5 批。每月節省的交付罰款 = (改善前延誤批次 - 改善後延誤批次)× 每批罰款 = (15 - 5)× 1 萬元 = 10 萬元。

- 引入質檢模塊,次品率降至 2%。每月節省的次品返工成本 = (改善前次品率 - 改善後次品率)× 生產批次 × 每批返工成本 = (5% - 2%)× 100 × 2 萬元 = 60 萬元。

**會計部門**

改善前

- 每月財務報表編制和結賬需 10 天,人工操作誤差率 5%。

改善後

- ERP 自動化處理使結賬時間縮短至 4 天,誤差率降至 1%。每月節省的時間 = 改善前結賬時間 - 改善後結賬時間 = 10 - 4 = 6 天,降低的風險損失難以具體量化,但顯著提高了財務準確性和安全性。

**成本部門**

改善前

- 每月成本核算誤差 15%,成本超支 20 萬元。

改善後

- ERP 實時核算使誤差降至 5%,成本超支降至 8 萬元。每月節省的成本 = 改善前超支成本 - 改善後超支成本 = 20 - 8 = 12 萬元。

**老闆決策**

改善前

- 依賴各部門遞交的月報,決策滯後,對市場變化反應緩慢。

改善後

- 通過 ERP 即時數據和分析報告,能迅速做出調整,及時抓住商機或規避風險。

**總結**

ERP 系統的導入為“卓越鋁業有限公司”帶來了全方位的變革

各個部門在訂購、存貨管理、銷售、生產、財務和成本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具體而言,採購部門節省了庫存損失和生產線停滯損失;倉庫部門避免了盤點誤差造成的損失,提高了發貨效率;銷售部門挽回了因訂單處理不及時導致的客戶流失利潤,提升了銷售預測準確性;

生產部門降低了生產延誤罰款和次品返工成本;會計部門縮短了結賬時間,提高了財務準確性;成本部門有效控制了成本超支。

總的來說,ERP 系統的應用為公司節省了大量成本,增加了利潤,提升了決策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增強了公司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為公司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