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oo erp基礎入門
已完成
多個應用場景OdooERP的實施成功與失敗案例
20 瀏覽數 •心智圖之工廠導入ERP總體成效比較
15 瀏覽數 •案例說明之倉庫管理日常作業
14 瀏覽數 •ERP系統導入考慮面向及評估方法
13 瀏覽數 •工廠人員作業及機台自動化效率改善方案
14 瀏覽數 •適用各行業的 ERP 系統分三階段
14 瀏覽數 •案例說明之成本控制與估算單位成本
14 瀏覽數 •導入odoo系統改造工廠營運績效
13 瀏覽數 •案例說明之老板最愛的財務報表
13 瀏覽數 •案例說明之成本核算怎麼來
13 瀏覽數 •開源ERP導入效益分析
11 瀏覽數 •案例說明導入ERP系統
11 瀏覽數 •案例說明之BOM物料清單
11 瀏覽數 •產銷人發財五個部門的ERP系統實施步驟
11 瀏覽數 •案例說明導入ERP系統之生產計劃
11 瀏覽數 •ERP系統上線前的準備計劃
11 瀏覽數 •付費與開源ERP的深度比較方案
10 瀏覽數 •案例說明導入ERP系統之生產管理
10 瀏覽數 •物料編號及BOM物料清單
10 瀏覽數 •倉管導入ERP成效差異比較
10 瀏覽數 •評估 ERP 系統導入,需考慮的面向及評估方法:
企業現有流程分析
詳細梳理目前企業在各個業務環節(如生產、採購、銷售、財務等)的流程和作業方式。對每個流程的起始點、中間步驟、結束點進行清晰記錄,包括涉及的人員、文件、審批環節等。
找出流程中的瓶頸、重複勞動和效率低下的環節。例如,生產流程中某道工序等待時間過長,採購流程中重複的審批環節等。
實施過程:成立專門的流程分析小組,由各業務部門的骨幹組成。小組成員深入一線,與員工交流,觀察實際操作,收集相關資料,
並運用流程圖等工具進行分析。
需求明確與匹配
確定企業對 ERP 系統的具體功能需求,例如生產排程需要精確到小時,庫存管理要能實現批次跟蹤,財務報表要滿足多種格式和細分要求等。
對比不同 ERP 系統的功能,看其是否能滿足企業的關鍵需求。同時考慮未來可能的發展需求,確保系統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實施過程:組織各部門主管和關鍵用戶召開需求討論會,制定詳細的需求清單。邀請多家 ERP 供應商進行演示和介紹,根據需求清單逐一對比功能。
成本與預算
包括軟件授權費用、實施費用、培訓費用、後續的維護和升級費用等。詳細了解軟件授權模式(如按用戶數、按模塊等),實施費用的構成(如顧問人天費、差旅費等),培訓的方式和費用標準,以及每年的維護和升級比例。
評估投入成本與預期效益之間的關係。預期效益可以包括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庫存成本、減少人工錯誤等,通過量化的方式進行對比分析。
實施過程:建立成本核算表格,與 ERP 供應商詳細溝通費用細節,制定效益評估指標和方法,進行成本效益分析。
數據準確性與完整性
檢查現有數據的質量,包括庫存記錄的準確性、客戶信息的完整性、財務數據的一致性等。找出可能存在的數據缺失、錯誤、重複等問題。
確定在導入 ERP 前是否需要進行數據清理和規範化。制定數據清理和轉換的計劃,確保數據能夠順利導入新系統。
實施過程:抽取部分數據樣本進行審核,與實際業務進行核對。建立數據質量評估指標體系,根據評估結果制定數據治理方案。
組織變革管理
分析 ERP 導入可能帶來的組織架構和崗位職責的變化。例如,某些部門可能需要合併或拆分,部分崗位的工作內容和權限可能會調整。
制定員工培訓和溝通計劃,以應對可能的抵觸情緒。培訓計劃包括操作技能培訓、業務流程培訓等,溝通計劃要確保員工及時了解項目進展和變化。
實施過程:開展組織變革影響評估,與員工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收集意見和建議。制定詳細的培訓和溝通日程表,並按計劃執行。
供應商選擇
考察供應商的行業經驗、技術實力、售後服務能力。了解其在金屬加工等類似行業的成功案例,評估其技術團隊的規模和資質,考察售後服務的響應時間、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了解其客戶案例和口碑。通過與供應商現有客戶交流,了解其在實施和使用過程中的體驗和評價。
實施過程:發佈供應商邀請函,要求其提供詳細的方案和案例。對供應商進行現場考察和演示評估,與客戶進行電話或實地訪談。
系統集成能力
確定 ERP 能否與現有的其他信息系統(如 CRM、MES 等)進行無縫集成。考察接口的開放性、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制定集成方案和測試計劃,確保各系統之間的數據流暢和準確。
實施過程:對現有系統進行技術評估,與 ERP 供應商討論集成方案,進行集成測試和驗證。
風險評估
識別可能出現的技術風險(如系統故障、數據丟失)、實施風險(如進度延誤、需求變更)、業務中斷風險(如新舊系統切換不順利)等。
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如備份策略、變更管理流程、過渡方案等。
實施過程:成立風險評估小組,運用風險管理工具和方法進行識別和分析。制定風險管理手冊,定期監控和更新風險狀況。
高層支持
確保企業高層對 ERP 導入項目的重視和支持,在資源分配(人力、財力、時間)、決策制定等方面給予保障。
建立高層定期審查機制,確保項目按計劃推進。
實施過程:向高層提交詳細的項目計劃和預期收益報告,爭取高層的認可和支持。定期向高層彙報項目進展和重要決策事項。
實施團隊能力
評估內部實施團隊或外部顧問團隊的專業能力和經驗。包括對 ERP 系統的熟悉程度、項目管理能力、業務理解能力等。
如有需要,及時調整或充實實施團隊。
實施過程:對實施團隊成員進行背景調查和能力評估,組織內部培訓和知識分享,引入外部專家進行指導。
行業適配性
考察 ERP 系統在金屬加工業等類似行業的應用成熟度和適用性。了解其是否有針對行業特點的功能模塊和解決方案。
參考同行企業的選擇和使用經驗。
實施過程:收集行業內 ERP 應用的案例和報告,與同行企業交流,參加行業論壇和展會。
可擴展性與靈活性
考慮企業未來的發展規劃,確保 ERP 系統具有足夠的可擴展性和靈活性,以滿足新的業務需求。例如,能否輕鬆增加新的業務模塊、支持多語言和多幣種、適應業務流程的變更等。
要求供應商提供系統架構和技術路線的說明,以評估其可擴展性和靈活性。
實施過程:與企業戰略部門溝通未來發展方向,根據預期需求對 ERP 系統進行技術評估,在合同中明確可擴展性和靈活性的要求和保障條款。
世界五百強企業選擇 ERP 系統考慮的面向及評估方法:
全球業務支持
考慮 ERP 系統是否具備多語言、多幣種、多稅制的支持能力,以滿足全球業務運營的需求。
評估方法:查看系統的功能列表和配置選項,了解其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實施案例。
大規模數據處理能力
確保 ERP 系統能夠應對龐大的業務數據量,保持高效的運行速度和準確性。
評估方法:要求供應商提供性能測試報告,進行壓力測試。
先進的技術架構
選擇具有先進、穩定技術架構的 ERP 系統,以適應未來技術的發展和變革。
評估方法:分析系統的技術架構說明,了解其是否採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
嚴格的安全與合規性
滿足各國和地區的法律法規要求,保障企業數據的安全和隱私。
評估方法:審查供應商的安全策略和合規性證明,了解其數據加密、訪問控制等措施。
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尋求與具有強大實力和良好聲譽的 ERP 供應商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以獲得持續的支持和升級服務。
評估方法:考察供應商的財務狀況、市場地位、研發投入等。
用戶體驗和易用性
確保系統界面友好,操作簡便,員工能夠快速上手,提高工作效率。
評估方法:安排員工進行試用,收集反饋意見。
供應鏈整合能力
實現與全球供應商和客戶的高效協同,優化供應鏈管理。
評估方法:分析系統的供應鏈模塊功能,了解其與外部供應鏈平台的集成能力。
業績和聲譽
考察 ERP 供應商在業界的業績和聲譽,選擇具有成功實施大型企業 ERP 項目的供應商。
評估方法:參考行業報告、第三方評測和用戶評價。
綜上所述,在評估 ERP 系統導入時,需要全面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並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制定詳細的評估計劃和方法,以選擇最適合的 ERP 系統。
本課程沒有啟用評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