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按螢幕上角的「編輯」按鈕,以編輯投影片內容。

金屬加工業生產製程工廠評估導入 ERP 系統時,訪談需求重點項目和提供的案例如下:

需準備的文件:

工廠的組織架構圖:了解部門設置和職責分工。

現有生產流程說明書:包括各個工序的詳細描述。

物料清單(BOM):了解產品的構成和物料需求。

設備清單及維護記錄:掌握生產設備情況。

庫存報表: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庫存數量和狀態。

訪談重點:

生產計劃與排程

目前生產計劃的制定依據和流程。

面臨的交期延誤問題及原因。

能否準確預測訂單需求和生產能力。

案例:某金屬加工廠因生產計劃不合理,導致大量訂單延誤,客戶不滿。

物料管理

物料採購的週期和供應商管理。

庫存的準確性和庫存周轉率。

缺料現象的頻率和影響。

案例:一家工廠因庫存數據不準確,重複採購造成庫存積壓。

生產工序與工藝

各工序的作業效率和瓶頸環節。

工藝流程的改進空間和質量控制難點。

工時標準的制定和執行情況。

案例:某車間某工序經常出現次品,影響整體產能和質量。

設備管理

設備的利用率和故障率。

設備維修保養的計劃和執行。

設備更換和升級的需求。

案例:設備突發故障,因沒有備件導致停產數天。

成本核算

現行成本核算方法的精確性。

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的分攤方式。

成本控制的難點和對策。

案例:成本核算不準確,導致報價失誤,虧損訂單。

品質管理

品質檢驗標準和流程。

不合格品的處理和追溯。

客戶投訴的主要原因和處理方式。

案例:因品質問題遭客戶大額索賠。

涉及的部門人員:

生產部門經理:了解整體生產運作和管理需求。

車間主管:掌握具體生產工序和現場管理情況。

計劃員:負責生產計劃的制定和調度。

採購人員:了解物料採購的流程和需求。

倉庫管理人員:掌握庫存管理的實際情況。

質檢人員:清楚品質管理的流程和標準。

設備維護人員:熟悉設備的運行和維護狀況。

實施計劃與天數:

第 1 - 2 天:準備所需文件,與各部門確認訪談時間安排。

第 3 - 7 天:訪談生產部門經理、車間主管和計劃員。

第 8 - 10 天:訪談採購人員和倉庫管理人員。

第 11 - 13 天:訪談質檢人員和設備維護人員。

第 14 - 15 天:整理訪談記錄,總結需求和問題。

在訪談過程中,要保持耐心和細心,確保充分理解各個部門和人員的需求和期望,為 ERP 系統的成功導入打下堅實基礎。

本課程沒有啟用評論功能。

其他資源
參加此課程 以存取學習資源